查看原文
其他

党员教育工作典型案例 | ​浙江大学: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唱响新时代的“马兰谣”

随时更新的 浙大发布 2022-10-31

党委书记、校长为新生讲开学“第一课”,军训期间开展“将军报告会”必修课,编排情景剧《林俊德在马兰》,举行毕业生党员教育大会……浙江大学党委把党建引领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探索开展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全培养周期的教育培训,帮助学生党员“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充分挖掘百廿余年校史中投身报国的先进典型,继承宣扬老一辈浙大人在马兰基地“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品质,激励新时代浙大学子建功立业,学校党委于2017年成立马兰工作室,创新“浙大人讲家国事”的党员教育培训范式。

背景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以王淦昌、程开甲、林俊德等为代表的一代代浙大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扎根马兰基地,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王淦昌“我将以身许国”的铮铮誓言、程开甲“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的真挚情怀、林俊德“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的光辉事迹在浙江大学师生中引起极大共鸣。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90后、00后青年党员不断增多,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浙江大学党委依托林俊德院士读书时所在的机械工程学院成立马兰工作室,结合90后、00后学生党员特点,围绕选取哪些榜样人物、通过什么形式传播、怎样引导学生向老一辈浙大人学习,深挖学科红色文化,探索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教育培训,坚定新时代爱国报国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党员牢固树立投身国家事业、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马兰工作室师生在马兰基地实践学习。

做法



1



聚焦国之大者,树立“更受尊敬”的优秀典型。马兰工作室以爱国主义为纽带,深挖浙大红色基因,按照政治信仰坚定、家国情怀浓厚的标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精心选取投身报国和奔赴艰苦地区工作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一类是为国家事业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功勋校友,以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全军挂像英模、参与新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的1960届校友林俊德感人事迹为原点,围绕王淦昌、赵九章、钱三强、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元勋,着力讲好浙大人扎根新疆马兰戈壁为国铸核盾的马兰故事。另一类是贴近学生党员的青年师生或校友,凝练典型榜样从专业学习到投身报国全景式的故事元素,如邀请校内承接科技重点课题的党员师生分享科研经历和励志故事、国家重要行业杰出校友返校分享科研报国之路等,截至2022年6月共邀请59名师生和校友开展87场专题分享会,持续引导学生党员在科技自强中“敢闯会创”,立志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


2



凝聚育人合力,组建“更高质量”的培训队伍。为打破培训师资仅靠专职党务工作者力量单一的局面,马兰工作室注重教育培训力量的多元融合、优势互补,组建师资大团队。借助马兰基地力量,组建重量级导师团。考虑到马兰基地路途较远,马兰工作室通过“请进来”的方式,成立由9位将军和多名国防专家、林俊德院士同窗等组成的导师团,亲临校园为学生党员宣讲榜样事迹,至今已开展15场专题报告。调动教师员工力量,打造党员教育大兵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院士、教授、退休教师、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党支部书记等共同组成的全链条育人体系,组织本校“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上好党员“大培训课”。凝聚青年力量,形成朋辈育人共同体。一大批马兰工作室学生党员骨干和优秀校友,主动承担和设计了“90分钟大讲堂”、“1课时微党课”等宣讲品牌,让朋辈学生党员用青年的方式讲给青年听,使红色基因进入更多青年心中、融入青年血液。


马兰工作室导师团成员张翔将军为学生党员作报告



3



融入红色元素,打造“更加卓越”的品牌课程为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提高课堂抬头率和点头率,马兰工作室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培训课程设置。开设“将军报告会”,邀请张翔、从云、邱爱慈、沈志康等奋战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一线的将军,讲好扎根大漠、献身核试验事业的马兰故事,激发党员的报国热情。“将军报告会”已成为学生军训“必修课”,共举办12场次、覆盖3万余人,反响热烈。近年来军训期间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逐年增高,2021年达到77.7%。开展“党味儿浓”的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运用“海陆空天地、为国筑重器”等具有学科特色的典型案例,介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动态,展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成就,激励学生党员坚定投身国家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打造共享共建的课程生态,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10所高校,共商共建共享红色平台和资源,创建钱学森、郭永怀、林俊德等先锋群像图谱。与“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推出的《戈壁滩上的马兰花》红色课程入选全国思政“全”课堂。


4



创新教育形式,培养“更有梦想”的时代新人马兰工作室着眼进一步提升学生党员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创新沉浸式、可体验的党员教育培训形式,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共鸣。打造“榜样”舞台,通过设计诗朗诵、话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打造了原创诗朗诵《马兰谣》、情景剧《林俊德在马兰》、话剧《速写林俊德》等,生动讲述爱党报国的先进事迹,已在校内外演出17场,受众达数万人。谋划“研学路线”,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到国防重点单位一线参观实践,近距离感受国防工作者为国铸重器的使命担当。成立“党史青年行”社会实践团,以追寻先辈足迹、寻访红色记忆为主题,打造精品实践教育路线。迄今足迹已达15个省市、22家重点战略单位,行程近2万里。描绘“红色地图”,马兰工作室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依托陈望道故居、青山湖科技城等建立现场教育基地,与中国铁建重工、中铁装备集团、中航工业西飞等重点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与徐工集团在巴西建立海外实践基地。与2018届毕业生相比,浙江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中西部就业人数增长6.6%,国家级科研院所就业人数增长203.2%,重点单位就业人数增长40.9%。

原创话剧《速写林俊德》在紫金港剧场首演


启示


打造马兰工作室、唱响新时代的“马兰谣”,是浙江大学党委创新党员教育的一次有益探索,教育效果得到了实践检验,为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学生党员教育的首要目标,需要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下功夫。浙江大学党委打造马兰工作室等特色品牌,针对学生党员大多是新党员的实际,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切入,构建起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全场景、全员参与的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全生态”,不断增强学生党员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2




党史校史是学生党员教育的宝贵资源,需要在深入挖掘和运用上做文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浙江大学党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注重从党史、校史、学科发展史中提炼红色元素,挖掘能引起高度共鸣的党史故事、校史往事、励志榜样等,让党史校史中蕴含的精神力量立心间、成信念、化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强化担当意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3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是学生党员教育的客观要求,需要在解决“两张皮”上有突破。浙江大学党委通过整合运用校内外、高校间育人资源,挖掘学科内涵底蕴,将参与为国铸重器、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融入课堂教学、专业实习等环节,探索“党建+学科”互融互促模式,破除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党员对学科专业的认同感和依托专业立志报国的使命感。



4




实践锻炼是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在知行合一上求实效。浙江大学党委根据新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特质,紧贴学生党员需求,用接地气、有生气、扬正气的方式,不断优化宣教结合、情景体验、沉浸实践的实践教育模式,构建有效的榜样激励体系和教育培训平台,引导学生党员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以自己坚实的脚步感受先辈创业的艰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接过前辈“接力棒”的奋斗姿态。

内容来源:“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

本文编辑:盛豪

责任编辑:杨金 | 周伊晨

热门内容

👇👇👇

浙江大学大力推进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浙江大学加快推进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2022年常务理事会会议举行

浙江大学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

浙江大学召开本科生深造及就业工作座谈会

学校召开饮食服务工作座谈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